籃球運動員心智訓練(上)

老徐
發表於 2013/12/23 00:00
8,783次點閱
0 人收藏
收藏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 >

 

   

 

這是我在1996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彼時是由吳萬福老師主持,在桃園國立體育學院所作的口頭發表。在昨天看到NBA季後賽波特蘭拓荒者隊,面對火箭隊的比賽竟然產生緊張、焦慮(anxiety)、覺醒(arousal)、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的說「經驗不足」等心理問題,這才想起這篇學術論文,其實可以提供球迷參考。

 

『摘要』

國內競技運動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在競爭激烈的同時,我們發現國內越來越多的教練與選手們,追求科學化訓練的心態,隨著科技資訊發達而要求更多。所要求的,無非是如何提升運動水準;提升運動水準的方式很多,本文謹就提升運動水準增強術之一的心理技能訓練--「心智訓練(Mental Training)」介紹。由於各運動項目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文只針對籃球運動整個心智訓練過程,包括球員參與動機、目標設訂、壓力來源、壓力管理(認知策略、心理計劃、放鬆訓練)、注意力集中訓練、意象訓練等做一系列的介紹。

 

『第壹章 緒論

當國內職業棒球與職業籃球運動相繼成立後,國光獎章也做了些幅度的修改;在各級學校各項聯賽也提供不少獎金下,國內競技運動是競爭越來越激烈了!而在競爭激烈的同時,我們發現國內越來越多的教練與選手們,追求科學化訓練的心態,隨著科技資訊發達而要求更多。

國內運動記錄不斷的創新,參與亞洲各項團隊競賽捷報頻傳,可是傳統的棒球項目1996年奧運參賽全沒有取得資格、亞運獎牌數的銳減,或許是不是該冷靜的來思考,為什麼差那麼一點點呢?運動科學尤其是教練學,有三句用語常被提起同時也非常重要的Training(鍛鍊或訓練)、Coaching(技術或戰術的指導)、Conditioning(調整個人的身心)(陳全壽,1993),亦即心、技、體三者是那裡出了問題?因為,人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個體,身體與精神如同一張紙的正反面,是互為依存的,不可去其一而存其二,沒有無身體的精神,也沒有無精神的身體(劉淑慧,1995)。因此,我們是不是該檢討假如當體力、技術鍛鍊沒有發生問題時,心理的訓練是不是需要呢?舉例說,澳大利亞田徑(5000米、10000米)運動員克拉克在國際大賽中曾十九次破世界記錄和奪得世界冠軍,但卻在其運動頂峰時期所參加的兩次奧運會毫無建數。而同時奧運大賽,有人卻能打破世界記錄、超越自我,成為奧運史上大放異彩的體育明星(劉淑慧,1995)。

    或許你會抱持著懷疑的心態說:為什麼要重視運動員的心智訓練(Mental Training)?究竟心智訓練是什麼東西?到底心智訓練能幫助運動員提昇運動成績道什麼程度?是不是經過心智訓練就能讓我們獲取勝利?

    其實在多數情況下,或許是因為教練還不知道如何幫助運動員學習最基本的心理技能(王惠民等,1992)。也可能是教練持這樣的觀點:心理品質乃天生固有,非學習所能得到的;運動員要不是具有這些心理品質,要不就是沒有,如果他們不具備,越來越高水平的比賽就會將他們自然淘汰。也有一些教練認為,心理訓練不重要,只有嚴格的技術訓練,才是運動員所必須的(王惠民等,1992)。其實很多傑出的運動員,已經認識到了心理訓練對比賽的重要性;賽前在這方面進行準備,他們對心理準備的重視是因為,一旦運動員的身體能力和技能發展到很高水平,與其他運動員在這種高水平上競爭時,獲勝者就可能是那些在心理準備上出色的運動員(王惠民等,1992)。

 

『一、最佳表現的特徵』

由以上發現,運動員對於比賽前心理準備的重要性是越來越重視了。但是,運動員在比賽前如何在心理上訓練,要訓練到何種程度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在比賽中獲取勝利?

其實,每一個運動員在他(她)的運動經歷中,總有他(她)自己認為打的最好的一場球賽(亦即表現最好的一場球賽)。此時他(她)的心理狀態都有其共通性,也就是最佳表現的心理特徵應該(季力康,1995):

(一)不怕成功、不怕失敗:比賽時不會患得患失,能夠以輕鬆的心情應戰。

(二)專注:能夠注意相關的刺激,諸如隊友在哪裡、罰球時不會胡思亂想。

(三)完全自我控制:裁判誤判、對手粗魯行為、隊友打的亂七八糟等,情緒都不受影響,能夠控制。

(四)自信心:投籃、防守、抄球等都有信心,不會毫無信心。

(五)心理沉著:不論領先或者落後甚且裁判偏袒都能沉著應戰。

(六)樂趣:能將籃球當作一種休閒的樂趣,不會在乎輸或贏,認為打球是一種享受。

(七)流暢:表現很輕鬆(因為自信)卻不費力,因為太過強求、太努力可能不會有好表現。

也有許多專家研究後認為,優秀運動員的人格特質,期心理健康剖面圖比失敗的運動員在活力和外向的得分較高;而狀態焦慮、緊張性、沮喪、憤怒、疲勞、迷惑和神經質的得分較低,而失敗的運動員正好相反。成功選手的冰堡剖面圖再活力一項上的得分較為突出;而緊張、沮喪、憤怒、疲勞和迷惑五項因素得分較低(盧俊宏,1994)。

    因此,一位成功優秀的運動員,似乎比較有活力,不會無精打采,到任何地方都能適應;而且比較不會緊張情緒控制妥當,也不會因為挫則而沮喪,更不會因為輕易動怒,體力經常保持在最佳狀況,以致不會疲勞;目標一慣性,意志堅定不會為外在環境而有所迷惑。

 

『二、心智訓練的意義與哲學』

    既然運動員在比賽時,必須調整自己不怕成功、不怕失敗,比賽時不會患得患失,能夠以輕鬆的心情應戰,而且要能專注,完全自我控制並隨時保持自信心,心理沉著還要對比賽保有樂趣,如此表現才能流暢,而走向成功之路。這個調整、控制即所謂的心智訓練。

    心智訓練顧名思義當然它是一種訓練,是利用心理學技巧來幫助運動員提昇運動表現,也幫助運動員個人成長的一種訓練過程(季力康,1995)。在它的過程中,所追求的是『』,『』是它的哲學。所謂『』並不一定代表你是第一名,而是運動場上的成功,贏的定義應是(季力康,1995)︰

(一)贏=盡你最大的努力。    (二) 贏=進步

  也就是說,它是幫助你能夠在比賽中,促使你在比賽中盡你最大的努力參與比賽,並且幫助你進步。當一個人能夠盡他最大的努力,就算比賽輸了,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當一個人能超越自我,就算比賽輸了,也沒有人會責怪他。心智訓練『』的哲學裡,尤其對於青少年、青年或者有潛力的選手而言,那是比較能夠以短時間內達到『』的目的。

 

『三、心智訓練的原則』

    心智訓練的原則有四大項(季力康,1995)︰

(一)教練及運動員的支持:實施心智訓練,一定要得到教練與選手的支持,否則無法貫徹方法效果甚低甚至沒有。當然,只有教練支持選手不認同心智訓練,選手不用心做,這個訓練也沒用;反過來說選手支持,教練不支持心智訓練也沒有用。

(二)心智訓練是長期訓練過程,非臨場兩句叮嚀就可做好

(三)他是教育取向。其定義已經說明是指導選手成長(心理、生理、社會三方面成長),所以他是教育取向。

(四)心智訓練是注重個人化。它跟一般訓練是相同的,都要注意個別的差異。

 

『四、心智訓練的實施』

     瞭解心智訓練後,接著要從事心智訓練有兩個前趨作業,第一步驟要了解球員之參與動機,並要了解球員參與球隊所設定的個人目標。擔任教練者,如果能利用先趨作業的測驗,瞭解球員參與球隊是何種動機,加上目標設定之測驗瞭解球員參與球隊的目標,則有利於訓練中訓練計劃之個別差異安排。接下來是心智訓練的重點—壓力管理,壓力管理其內容包括壓力認知、放鬆訓練與心理計劃等三項。然後是優秀運動員必備的注意力訓練,做後就是意像訓練。

 

『第貳章、參與動機與目標設定』

 

『一、參與動機(Motivation)

    就需求而言,運動員參加運動是希望滿足下列三種主要的需求(求)(王惠民等,1992):

(一)樂趣:它可以滿足刺激和興奮的需要。

(二)   與人交往:它可以滿足就屬他人或團體(份子)的需要。

(三)   展示才能:它可以滿足自己在社會中有價值的需要。

另一方面足以影響個人運動參與之動機又有三種(Maehr&Nicholls,1980):

(一)表現自己的競賽能力

(二)   熟練運動技巧

(三)   期待社會讚許

為此,身為教練,球員參與球隊的動機屬於何種,是必須知道瞭解的。假若球員參與球隊是屬於內發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教練則依據球員先天條件而加以誘導,使球員有所成就,意即達到所謂的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境界﹔假若球員參與球隊是屬於外誘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當然,教練也需視球員先天條件而採取不同手段。如果先天條件不佳,除了盡教練職責外,尚需曉以大義;如果先天條件優越,當然因利(金錢、獎盃等)誘導,假以時日必有成就。

因為參與動機影響球員在球隊中的態度,而其參與動機也與球員加入球隊後之目標設定有關,所以球隊成立之初應利用參與動機的測驗卷來加以瞭解、分析判斷,作為教練與球員溝通、引導設定目標,然後在訓練或比賽中給予球員之需求滿足。對於參與動機的測量,可以參考王惠民等著(1992)心理技能訓練指南或其他心理學叢書。

    而如果球隊在訓練、比賽過程中要提高內發動機,以下方法可做參考,如下(盧俊宏,1994):

(一)運動競賽的情境應當適當的規劃與設計。

(二)讓運動代表隊員決定對上某些重要決策。

(三)善加利用口頭或動作上的讚許。

(四)設定多重的運動目標。

(五)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應多樣和趣味化。

(六)以選手的能力為基礎設定具有挑戰的目標。

 

『二、目標設定(Goal Setting)

     一般來說,選手都會在私底下自己設定目標,諸如要當個甲組球員、以後打職籃、當個先發球員或主將等等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恰當、好不好、能不能配合團隊目標等,都是個大學問。目標設定的幾個原則,提供當參考(王慧民等,1992)

(一)   設定技術完成目標而非結果目標

如設定搶十個籃板而非要贏球。因為個人的目標較易達成,會不會贏因素太多,比較不能控制。

(二)設定具體,而不是一般的目標

如搶十個籃板球、垂直跳進步20公分、五點上籃13個等,這些都是可以測量出來的,而且也不是一兩天可以達成的。不要設定目標說不能測量出來。

()設定短期而不是長期的目標

個人設定的目標以短期為優先,中期、長期目標視個人而異,而且要不斷檢討與教練討論、改進。如今天間歇訓練時要每一趟都達成、如下個月我要、、三個月後我要、、一年後我要、、等。

    (四)設定具體有挑戰的目標,而不是容意的目標

因為所設定的目標假如好像可以達成且具有挑戰性,那麼將會持續的去追求目標,因而促使動機維持。而假如設定的目標太簡單,跟本不需要太多努力即可達成,動機就不易持續。

    (五)設定現實,而不是脫離時際的目標

設定目標時要考慮球員個人的能力、狀況、時機、特性等因素,不可一成不變。他是控球後衛,不要設定搶攻籃板十個,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六)個人目標的重要性超過全隊目標

團隊是由個人累積而成,當個人目標沒達成時,團隊目標更不易達成。

    以上目標設定原則與球員做好溝通之後,下一步是向球員說明目標設定的好處。目標設定的好處有六點(王慧民等,1992):

(一)目標設定能提高技術動作的質量

當選手動作達抹某一水準的質時,設定更高層次技術的質與量,對於選手有實質激勵作用,因而給予選手有明確目標追求,此可進一步完成高級技術動作。

(二)設定目標可以提高練習的質量

選手要達到目標,而其目標似乎就可達成,因此選手練習的質與量必須相對提高,如此練習質量就可符合教練之要求。

(三)設定目標能使期望明確

當教練瞭解球員動機與能力並與其溝通之後,球員努力方向即明顯化。

(四)目標使練習具更大挑戰性,進而減少訓練枯燥感

比如練習投籃,目標設定命中率55﹪,如此球員在練習時就有挑戰性,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五)設定目標能提高內部成就動機。

當球隊練習或比賽時設定目標,此時會在球隊內部產生競爭,達成者(勝者)當然會在球隊內部有成就感。

(六)設定目標能提高自毫感,滿意感和自信心

如上述五部份,有成就感就有滿足與信心。

對於選手目標設定如需加以測驗瞭解,可以參考劉一民譯(民81)運動員心理學,王惠民等著(1992)心理技能訓練指南或其他有關心理學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知道!
關於作者

老徐,一個愛籃球..經常利用籃球做減肥與結交朋友的人..除此之外還喜歡圍棋、二鍋頭、喝咖啡與磯釣。

老徐籃球園地:http://shuwst.pixnet.net/blog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