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出世時的肌肉型態分佈已經有97%左右確定了,不管後天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改變3%左右,取決於先天的遺傳。
人身上的肌肉可分為兩種,分別為紅肌(Type A)與白肌(Type B)。紅肌又稱慢速收縮肌(Type I),白肌又稱快速收縮肌(Type II),但依照肌肉的活動型態來分,紅肌又可細分為快速收縮紅肌與慢速收縮紅肌。這快速收縮白肌”這三樣全身不同類型的肌肉就可分為”慢速收縮紅肌”、”快速收縮紅肌”、”種。全身分佈範圍大約為:慢速收縮紅肌50%、快速收縮紅肌25%、快速收縮白肌25%。
基本上紅肌佔大多數的運動員屬於耐力型運動員,運動持續時間長,但力量小;白肌佔大多數的運動員屬於速度、爆發力型運動員,運動持續時間短,但力量較強。而在紅肌中的快速收縮紅肌佔大多數的運動員屬於全能性運動員,運動持續能力及力量介於前兩者中間,按不同肌肉分佈會偏向於Type I或Type II,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即應歸為這類型。
跑的快或跑的久都是天生的,像黑人運動員的白肌分佈較多,所以黑人運動員天生跑的快跳的高,黃種人和白人紅肌分佈較多,所以天生跑的慢跳不高。雖然取決於遺傳決定,且後天的訓練亦只能改變3%左右,那為什麼要那麼辛苦的做訓練,反正先天上已經先決定了,這是錯的,通過力量訓練可以加強紅肌和白肌的個別能力,紅肌較多表示力量較弱,可通過力量訓練來加強,反之亦然,但最重要的是雖然紅肌分佈較多,但通過對紅肌的加強再訓練,紅肌會產生於類似於白肌的變化,但它不是白肌,只是透過力量訓練讓紅肌有接近於白肌的生理行為機轉,也就是說可以讓慢速收縮紅肌轉變成為快速收縮紅肌的過程,可以讓籃球運動員的速耐力提升,速耐力為耐力和速度的綜合,籃球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運動能力為綜合性適能,尤其亞洲人更是如此。
針對不同肌肉分佈者來設計訓練重量訓練課表,慢速收縮紅肌多則著重於無氧醣解(速耐力)能力的訓練,快速收縮白肌多也要針對無氧醣解(速耐力)能力來訓練,不同的地方在於量的多寡。
籃球教練員要知道,只有跑、不停的跑,能夠增加的運動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且事倍功半,唯有透過重量訓練的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魚與熊掌兼得的境界,雖然無法改變先天的宿命,但是透過科學化的訓練,條件差有努力的人比條件好不努力的人將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