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度分析】台灣往NBL+CBA列車,滿載機會和「希望」

裘爺-李亦伸
發表於 2019/06/28 16:00
7,933次點閱
人收藏
收藏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 >



文/李亦伸


2019年六月包括林韋翰、成力煥、楊盛硯、鄭瑋、林秉聖、吳永盛等六名台灣球員報名參加CBA大陸職籃選秀。其中林韋翰、成力煥、吳永盛都擁有中華男籃國手資歷。

圖/中華籃協

五月分也有蔣淯安、李愷諺、黃鎮、呂濟而、于煥亞、宋宇軒、高國強、盧冠軒八名台灣球員前往大陸次級職業籃球聯盟NBL打工。蔣淯安、宋宇軒、李愷諺、黃鎮、呂濟而、于煥亞六人都打過中華隊。


台灣通往大陸CBA職籃和次級聯盟NBL打工籃球列車滿載希望和機會,這種現象就像20年夢大陸經濟起飛,台灣許多人才、高科技產業駐點在大陸一樣。


CBA賽季是每年10月到翌年4月,球季跟台灣SBL超籃重疊,台灣球員無法利用季外去打工。但NBL球季在每年6-8月,打完UBA大學籃球賽季或者SBL季外轉往大陸打工已經成為台灣籃球員「賺外快」風潮。


中華男籃國手級球員在NBL打工一季,初估可以拿到150-200萬薪資(含勝場獎金),次一級非國手也都有大約60-80萬賺錢機會。


除了金錢因素,CBA和NBL帶給籃球員更多機會和「希望」,這正是台灣籃球、產業、市場最欠缺的願景。


「希望」就是願景,台灣籃球需要創造更大願景,給球員、市場、產業、球迷帶來更多希望。籌備中的中華職籃大聯盟CBL就是這塊「夢田」。

圖/中華籃協

目前CBL籌備工作和進度受困於時間緊迫、政策不明、球團意願、市場低迷、場館軟硬體等種種主客觀因素依舊卡關,再內耗、等待下去,台灣籃球不能做出改變,球團沒有信心和意願投入,政策沒能馬上加分,更多籃球員、國手、精英都會踏上通往大陸NBL+CBA職籃「外快列車」,追夢圓夢+尋找機會,賺更多的錢。


比籃球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建立「希望」平台,打造籃球新舞台,做出改變,讓更多高中、大專球員有追求夢想的夢田。這也是台灣籃球為什麼要職業化,中華職籃大聯盟CBL為什麼要創造「籃球希望」的終極目標。


台灣不管是一線國手、二線球員,還是三線球員都想去大陸CBA淘金、圓夢,都想去NBL賺外快、尋夢,除了金錢因素,NBL和CBA帶給籃球員夢想舞台和追夢機會,這就是比籃球和金錢更重要的事。

圖/籃球筆記

一線國手林韋翰挑戰CBA,他的目標是追求更高層級籃球挑戰,同時競標自己身價。打CBA有機會拿到比SBL更高薪資和獎金,未來更有希望。


二線球員成力煥、吳永盛挑戰CBA,他們追求的同樣是超越自我,完成籃球生涯最大挑戰。夢想是動力,熱忱是基礎,金錢也是終極目標。


至於在NBL打工或討生活的國手或大學球員,主要目的就是賺外快和找尋延續籃球的夢想。


大陸CBA和NBL擁有比台灣籃球更大舞台和商機,這就是台灣籃球員每一年都想西進,挑戰自我的關鍵。


如何為台灣籃球員和籃球產業創造「希望」,CBL中華職籃大聯盟是個開始,這是政策的責任,是球團企業可以嘗試的目的,也是球員和教練共同心願。


職業籃球就是台灣籃球「希望列車」,SBL超籃的業餘操作+組織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現況,符合籃球時勢和產業文化。因此球員最好選項之一就是搭上CBA 和NBL希望列車,往大陸前進。


台灣籃球需要創造自己的機會和希望,這是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知道!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