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教育分離 ---何時才能在“自己”的學校看到“自己”的比賽?

運動視界
發表於 2017/05/01 13:00
29,838次點閱
人收藏
收藏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 >

運動與教育分離 ---何時才能在“自己”的學校看到“自己”的比賽?


本文由《運動視界》提供CHOXUE(球學)


目前台灣時下最夯的HBL,甚至已經比國內所謂的半職業聯賽SBL火紅。猶記得三月某個週末的夜晚,同時打開了電視看了兩場比賽。一邊兩隻HBL強權在高雄巨蛋爆滿的觀眾之下,打了一場難分難捨的比賽,球迷無不熱血沸騰。另一頭,台灣最高競技水平的球員們,卻在某大學的體育館,場邊觀眾稀稀落落的加油聲中,默默地結束。但我們將場上的球員名單攤開來一看,竟都曾經是當年HBL所謂MVP等級、甚至相當火紅的球員。讓我們深深地反省及感觸,這個運動環境倒底怎麼了?我們如何讓這些學生運動員有更好的未來?



透過這幾年,球學接觸了許多運動圈的人、事、物,更深刻的體會到台灣運動與教育分離的問題,也想透過文字的分享,引起更多的思考及指點,更了解這環境及產業最大的問題,進而可以一起解決。


在台灣,少於10%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有完善組織及正確規範的聯賽。目前部分政府所舉辦的聯賽,沒有正確的規範及完善的制度。這些聯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參與的學生可以不用上課、可以不限時間訓練、可以不在意學業成績。一般的學生卻苦無正確的管道參與運動,學校可以不重視運動,甚至老師會將體育課換成其他課程。這種情形在各級學校層出不窮,運動與教育的養成過程相當分歧。


由於政府長期的忽略,一般學生也無去透過完善的組織及正確的規範的聯賽,了解到運動所帶來的真正教育,長久以來就產生了大家對於運動與教育分裂的態度,更產生了普遍家長不認同運動與教育的意義,進而拒絕甚至擔憂孩子參與學校的校隊。我們的孩子需要培養基本學習能力,例如邏輯、語言、知識...等等,這類培養普遍相當受到重視。但相對在培養團隊合作、紀律、挫折容忍度、吃苦耐勞...等課堂外之能力,卻相當缺乏。這正是運動及校園運動能大大幫助的一塊。當我們期盼孩子具備這些課堂外的能力,卻未有良好的管道讓其體驗,更在在顯示出我國的教育制度培養上嚴重之缺陷。


”人“      

生而有參與運動的權利,透過參與運動的過程中能得到許多人生經驗的價值,參與運動並非為了升學或是成為職業運動員,縱然是一個沒有運動天份的小孩未來無法成為職業球員的孩子,也有權利參與運動,讓運動塑造他的品格及人格、紀律、團隊精神。


造成目前校園賽事參與度極低之問題:


在了解之前,請大家先問自己兩個問題,1.你是否知道自己讀過的學校有什麼樣的校隊?2.你是否曾經看過自己學校的校隊比賽?如果沒有,為什麼?曾經我們對這樣的問題也百思不得其解,但透過近幾年的努力了解之後,將我們觀察逐步地描述:


一、轉播要素影響比賽賽制


大家會很好奇,為何會把目前看起來最夯,也最能為賽事帶來資源的轉播放在第一個元素。因為在去年『球學』協助台灣的各大盃賽,轉播了將近兩百場賽事。經歷了這一年跑遍全台,我們深切體會到,轉播單位是影響一個賽事的最大因子,一個賽事會因為轉播單位去調整、變動賽程,甚至會影響到贊助商是否願意投入資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經過實地的接觸轉播執行的過程及設備,我們了解到電視轉播的設備、人事成本,相當昂貴。這也解答了為什麼台灣的頂級學生賽事會集中在紅館、新莊、高雄巨蛋、小巨蛋等“單一地點賽會制”,因為以台灣的收視人口及廣告贊助廠商所帶來的資源,遠遠無法讓轉播單位能攤平其負擔的轉播權利金及轉播上面的成本,故集中在短時間、同一地點,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甚至可以避開各電視台安排節目時段的各項問題。

舉現行例來說,目前轉播單位一天轉播四到五場比賽,部分比賽都在學生上課的時間,除了就近之學校能動員學生參與,偏遠的學校家長、學生經常會錯過自己孩子或同學及學校的比賽,許多精彩好球及動人故事默默被掩蓋,觀眾更無法一天內消化如此多精彩賽事,故僅會關注所謂的當紅強隊。更嚴重的是轉播單位一天的節目空檔有限,許多場次賽事甚至連直播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集中播出,也造成了賽事短暫曝光,短暫熱度,過了即退潮。更不用在贅述之前吵得沸騰的議題,男子組轉播多於女子組之議題,道理相當簡單,在有限的時間有限制的檔次中,電視台自然必定要往收視率去考量,無可厚非。


(檢附上HBL其中兩日之賽程表,擷取自udn)


二、比賽賽制 


講完轉播,再來影響學生球賽的主因是賽制。很容易理解的,轉播單位為了集中場地、集中賽事、主辦單位為了節省成本之下,最好的方式就是集中在一個場地將比賽從早上安排到晚上,並在連續幾天內完成。故現行體制下,HBL甲級的球員需要預賽連續打3場比賽,複賽5-7場,8強賽連續7場(近年來中間才有休息一天的安排),這樣的賽制,會造成兩種情形,1.球員受傷的機率大幅提升 2.球員未能有充分的休息,球隊的不穩定性提高。以現行的高中賽制,我拿HBL預賽來做比喻,部分球隊訓練了一年,打三場球賽,球季就結束了。


更遑論乙級球隊也是以區域淘汰賽方式進行,有80%的球隊在11月份賽季就結束了。這樣的賽制之下,若不幸主力在第一場受傷,球隊整年的努力可能白費,對球員而言、對教練而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但近幾年來這些極度不正常近乎變態的賽制,甚至需要在12強外卡賽一天打兩場球賽,後續造成的球員受傷、硬撐等情形,反倒是被包裝成熱血、感動,硬生生成為HBL主打的品牌。


當然正式比賽的賽制,影響了幾大因素,也是運動與教育分裂的重要原因:


1.訓練時間及訓練量

比賽的形式會決定訓練的方式。現行甲組球隊一天兩練是常態,三練也不奇怪。但透過上述賽制之安排,你無法去責怪教練過量的訓練,因為這一切都是由賽制去決定,若我的球員必須要面對這樣的賽制,我是教練,我必須有責任去訓練我的球員有足夠的體力及武裝心態去面對這樣的情況,對球員而言是一種保護,避免球員因為體力不足或是強度不足而受傷。但長期來看,過量的訓練及密集的比賽,都讓我們不時聽到學生運動員在學生時期受到嚴重的運動傷害,危及生涯。

 

2.體育班

當這些運動比賽的時間及代表隊的練球時常會運用到上課時間的時候,學校想到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集中管理、集中在一個班級,因為這樣老師不用面對到班級上常會有一兩個學生缺課,而是一次就是整個班級球員都去比賽,上課進度也偏向一致。這造成某些體育班的學生,在正常人際關係之發展上,都受到了些許的限制,也侷限了這些孩子的生活圈。更讓這些學生無法接受到一般學生一樣的教育,他們可以考不一樣的考卷,可以上比較簡單的課程...等,運動與教育長期分裂,造成家長反對孩子去參與運動代表隊,很大的因素在於,這些體育班的學生、代表隊的同學,沒辦法受到同於一般的教育方式,家長會擔心當運動無法讓孩子升學甚至謀生時,這些學生運動員剩下的到底是什麼?

 

3.不同規範下,不公平的戰爭

在台灣甲組仍有許多球隊的訓練時間,是堅持一天一練的,在美國的體制之下,高中協會規定一個學校團隊訓練的時間,讓各球隊在同一個訓練水平下競爭,也會讓教練去思考如何在固定的訓練時間之下,做出最有效率的訓練,也可以讓我們處在同一個基準水平下,去評斷一個優秀的球員、一個優秀的教練。並且在規範訓練時間之下,讓學生運動員能夠同時兼具課業,在課業沒有到達標準之下是無法上場比賽的,這才是對學生運動員負責,因為每個學生運動員心中都覺得自己能打職業,身為體制面,我們必須去保護他們在未來沒有辦法以此為職業時,還是具備著在未來生存的能力。


規範訓練時間更可以造就想要進步的球員,會利用所規定的”團隊”訓練時間之外,來做自主訓練,故美國的學生運動員間自主訓練的風氣非常興盛,這部分也從許多旅美的球員口中得證。更聽過在SBL前輩訴說,台灣球員普遍不了解怎麼自主訓練、怎麼讓自己球技再有提升,甚至由於高中的過量訓練,讓部份球員離開高中之後產生了厭倦感,對籃球厭倦、訓練厭倦,後續放棄的大有人在。


4.學生運動員身心發展受限


球隊中,真正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以運動項目成為職業的比例可能小於3-5%,就是一支隊伍中平均只可能有一到兩名球員成為職業球員。但這樣的賽制,造成這樣的訓練量,也讓許多學生運動員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及培養,若在未來的道路上,不能以運動擔任其職業,在升到大學後的課業、甚至出了社會轉職,都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我們看過太多在高中大鳴大放的學生運動員,到了大學無法在球場上有表現,後續出了社會只能尋覓比較低收入之工作,這都對我們的學生運動員非常不公平,是體制面的疏失。也讓台灣的家長普遍不鼓勵學生去參與運動校隊。

 

三、校園認同缺乏、學生及家長參與率偏低


上述的狀況更造就了許多學校,一般學生對學校球隊普遍的認同感不足,因為對學校的一般學生而言,這似乎非關自己的事,是個遙遠的存在。大部分時間只從朝會報告學校代表隊之名次及結果時,才得知校隊的存在。


從幾個JHBL教練及學校組長的口中親口說出,學校甚至有老師不希望太過於表揚運動隊伍,讓外界對於學校產生是一個運動為主的學校之想法,抹煞了其他老師在一般同學升學學業上的努力。長期下來在學校造成了一種氛圍,運動與教育分離,學生運動員及運動圈的生活作息,彷彿與一般的學生完全脫節。過去也曾電訪乙級的學校時,許多接電話的組長及老師急急忙忙地否認自己學校是校隊,都說是社團性質,彷彿乙組的球員就不是所謂的”學生運動員”。


更從高中女籃教練口中親耳聽到,學校老師對於學生運動員的學習態度非常不以為然、多次抱怨,直到某次的HBL賽事前往觀賽才發現,哇~原來班上那位的同學、上課沒睜開過眼睛的同學,為了爭取學校的榮譽及爭取個人的表現,是花了多少努力,是多認真的面對場上的每一分鐘,這震懾了學校老師,也改變了學校老師對於學生的態度。


但我們就該問問為何學校老師竟然那麼少有機會看到自己學校的比賽呢?


四、主客場賽制

綜觀學生運動最普及的美國,校園運動甚至職業運動都是以主客場制的方式來進行,為什麼?


主客場賽制的好處:


1.校園凝聚、學生參與

綜觀美國的學生運動來說,瘋狂的程度超越職業聯賽,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於主客場賽制,主客場賽制能讓校園動起來,學生歸屬於學校,這樣的歸屬感能讓人產生依賴,並進而支持。主場的學校更能透過場地的安排、學生的呼喊、社團的表演,創造校園文化及精神,曝光帶動周邊的商家,更可帶來贊助商之資源...等。透過這樣主客場文化,讓一般學生參與運動,備受感動及感染,往後更能透過自己的能力以校友的方式回饋給學校。


主客場賽制更能讓球員的家長們參與孩子們的表現,更能將賽事安排在適合的時間,讓家庭都能參與學生運動員的賽事,養成群眾觀賽之習慣,更能幫助職業賽事的票房成功。


@不打主客場賽制會產生的問題:


1.賽事若在上課時間於校外的單一場地進行,學生無法參與幫忙自己的學校喊聲,家長無法幫自己孩子加油,學校的社團無法參與比賽去做表演,最夯的HBL其實大部分時間或是外地球隊比賽時,觀眾席是空的。更不用說基層的乙組比賽,球場總是工作人員及球員比觀眾還多的窘境。在只有強隊對決及就近能動員的學校賽事時才有爆滿之情形,贊助商及資源不斷注入獲得曝光之學校,長期下來也造就了學校間城鄉差距及地域差距。


2.無所謂的校園文化及校園特色

當你來到HBL現場,不難發現每隊的加油方式除了口號上有些許變化,及偶爾的創新之外,難以創造所謂的主場氛圍,首先是場館裡面一定有兩邊的學校的學生,再來是場地不是在校園內,對許多學生而言是沒有歸屬,當然透過目前強大的媒體效應之下,部分的甲組球隊已經有自己的球隊特色及文化,但甲組的球隊裡仍是少數,更遑論乙組的球隊了。

 

@為什麼不打主客場賽制?

1.場地

其實普遍台灣的學校都有場館,但設備通常不足及老舊,因為當比賽都在所謂紅館、雄中、小巨蛋等地方進行時,哪個學校要花大筆資源去提升場地,甚至蓋新的場館,僅供”訓練及體育課”使用。實際情況上更誇張的是,目前仍然有許多HBL男子、女子組球隊的校園球場設備老舊、場地是PU的都不在少數。


2.無地區性聯盟規劃,交通移動及賽事成本考量

若以HBL甲組為例,沒有地區性的聯盟規劃,若貿然行使主客場賽事,成本會相當高,實在不可能做主客場賽制。


3.直播曝光

上述已提過,直播的成本問題,故不在此贅述。


五、廣大學生參與的乙組長期被忽略

目前高中聯賽分為甲組及乙組兩個聯盟,甲組預賽每年16支隊伍及資格賽每年不定參賽數不定,乙組共有200-300支球隊。

有趣的是,今年男子組資格賽共有22支參賽隊伍,加上去年前8名,今年男子甲組共計有30支球隊參與,女子組7隊參與資格賽,共計有15支隊伍。男子組會有14支球隊的賽季於11/7日當天結束,也就是大約開學後兩個月。另一方面受到長期忽視的乙級籃球聯賽,由地方縣市籃委會或是有心教師所協辦的乙級籃球聯賽,比起甲級聯賽的30隊,竟有10倍之差,然而最基層的隊伍如此眾多,不但賽事規模小、沒有直播及球員個人數據,甚至連比賽時間(目前為8分鐘)、裁判人數都有差別,今年很開心看到Happy tv已經重視乙級最終決賽的轉播,但我們仍憂心若是按照甲級的賽事舉辦方式,我們能創造出更好的聯盟嗎?


運動環境的養成,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都有相當重要的角色,絕對不能只重視運動圈的菁英人才培養及參與。以甲組來說大概預賽每年16支隊伍加上資格賽每年不定參賽數不定,是佔少數中的少數。真正重視運動圈的不該只是菁英運動的這群人,當我們的一般孩子,年輕時從沒有親身經歷參與過校園運動的魅力,我們如何去期待在來成為各行各業領導者時,能理解並願意實質回饋到我們所謂的運動界中,在美國有80-90%的企業及國家領導者,參與過校園運動的代表隊,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是籃球運動的瘋狂愛好者,也不能想像為何美國校園間的運動資源如此豐富。


六、地區性聯盟重要性


甲組球隊賽事分組方式,並沒有按照地域性的分配方式,造成無法打主客場,及上述提及轉播單位需要集中打比賽的原因,乙組更是屬於淘汰賽性質,球隊一年平均打的比賽量,少之又少。如何讓這些學生運動員受到扎實的訓練,甚至連體驗、體會一個球隊帶給學生的價值觀及團隊意識的養成、訓練過程都難以實現。地區性聯盟,是唯一完成主客場賽事的前提,由於時間、金錢、賽事成本之下,若要兼顧到不影響學生作息及鼓勵家長的參與。組成地區性的聯盟為目前首要當務之急,聯盟可以自己訂立規範及訓練時間,讓各球隊公平競爭,並將賽事時間安排在放學,讓一般學生及家長都能參與,並透過主客場賽事凝聚校園文化,享受主場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大家再把上述問題,套用到任何其他運動,是不是也一樣呢?


六、結論


當我們看到問題時,我們就希望能有方法解決。所以針對目前受忽略的乙組的球隊,我們在台灣組建了5個地區性聯盟,18支球隊:


高女組:北一女中、陽明高中、南湖高中

北區:成功高中、永春高中、育成高中、中正高中

中區:彰化高中、台中一中、台中二中、豐原高中

南區:高雄中學、岡山高中、前鎮高中、旗美高中

國中組:信義國中、金華國中、永吉國中


於下課或是社團課時間進行42場主客場賽事,並全程透過學生參與進行賽事直播及即時數據,利用科技去解決所有人力上成本的問題,盼望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最好的賽事,讓更多學生更多學校更多家長參與,”讓運動變簡單“。也希望透過將賽事帶回到校園內、將”運動回歸教育“,透過校園內的比賽,凝聚校園力量及學生的參與度,讓更多的資源願意投入到球隊、投入到學校,並向相關主辦賽事之政府單位,證明這樣的方法可行,期盼未來政府能考量往此類型的賽制發展。


(北一女中主場賽事)


(彰化高中主場賽事)


(豐原高中主場賽事)

經過前幾場賽事,我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台灣的校園文化是如此的多元及歡樂,更蓬勃發展,學生積極參與,爆滿了兩個場地,並且在直播中擔任球評,挺自己的球隊。我們的學生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舞台,就是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在我的學校看到我的比賽!”。


未來我們希望透過長期聯盟的經營,讓每個學校球隊及學生每年有固定的賽季,固定的比賽、充分的休息、有效率地訓練,並且這樣的聯盟成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許多不同的運動項目,絕對不只是籃球。讓學生可以兼顧學業及球技,讓更多家長能透過參與去改變觀念,不再永遠是升學第一。鼓勵孩子參加運動,願意用更多元的心態去培養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並讓運動帶給孩子的價值,能跟隨他一輩子。透過每個區域,將種子種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在其未來的道路上,能更支持我們國家的職業運動,我們更希望讓所有有意願參與運動的小孩子,有權利享有完整的組織賽事及規劃,透過參與這樣的賽事,進而完整孩子們教育的路上課外活動的內涵,所以讓我們從校園開始吧!!!



運動視界 

本文由《運動視界》授權提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連結:運動與教育分離 ---何時才能在“自己”的學校看到“自己”的比賽?


延伸閱讀

最幸福的二輪新秀 - Patrick McCaw

從聯盟第一偶像到聯盟最老先發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Tony Parker

準度欠佳!LeBron罰球姿勢調整中

台灣需要職籃嗎?

別爭了!James Harden就是本季的MVP!

2017自由球員-小前鋒篇

沉穩登場-Khris Middleton

2017新秀三月瘋-樂透的野望

與詭異姿勢共存!Derrick Rose 的中距離絕活
來自海地的救贖,Skal Labissiere

Lonzo Ball和他的超狂Ball家族

2017自由球員-得分後衛篇

十年選秀雜談之四,洛杉磯湖人隊:湖人說,我要有籤,就有了籤

2017自由球員-控球後衛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知道!
關於作者



【運動視界】對作家來說,是一個可以讓全台熱衷運動創作分享的各路好手們,得以盡情發揮所長的平台,得以逐步實踐圓夢的舞台,得以創造無限價值的伸展台。我們要讓素人變達人、達人變名人,培養出源源不絕、持續擴大的運動媒體新勢力,專業個人媒體、社群互動分享的新勢力正在醞釀等待爆發,您的價值將由運動視界的平台、您的作品與您的讀者三方一起共同攜手創造,只要您「善於創作、樂於分享」,這裡就是您的最佳舞台!
網站連結:運動視界FB粉絲團: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