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冠軍不嫌多 NBA史上最多冠軍戒的球員兼教練

木馬文化
發表於 2018/09/19 12:00
5,672次點閱
人收藏
收藏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 >

曾拿下13枚冠軍戒指、曾為Michael Jordan 與 Kobe Bryant的執教教頭,於NBA史上佔有一席地位的總教練「禪師」— Phil Jackson ,禪師為何之所以為禪師? 其對於籃球、訓練的獨特見解與方式,或許你該知道...

( 以下文章段落摘自本書 )



與其聰明,不如專注


      若無雜念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禪師


籃球可看做是極為複雜的舞步,因為你必須要以電光石火的速度,在不同的目標之間快速完成轉換。想要勝出,你的行動必須出自清明的心思,全神貫注觀察場上每一個人在做什麼。有些選手形容那種專心的感覺就好像整個人被鎖入了蠶繭之中,這也表示當你需要更精準地感知到眼前正在發生的一切時,你得把世界關在外面,全心只專注在當下。


祕訣在於「不要去想」。這不是要你裝笨,而是要你讓心中萬千紛陳的念頭澄定下來,好讓你的身體能夠不受腦子的干擾,而能依照平常訓練而成的肌肉記憶,自然而然做出本能的反應。那種在剎那間身心合一的感覺,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像是與情人做愛或是潛心創作之時,我們都是完全沉浸在當下,和正在進行的一切水乳交融。這樣的經驗在籃球場上屢見不鮮,這也就是為什麼籃球會讓人如此著迷的原因。只要專心凝神,即使你只是在做再平常不過的瑣事,也會獲得相同的經驗。《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的作者羅伯.波西格就曾在他的書中提到自己是如何邊修機車邊修禪,培養出「能讓自己融入周遭環境的寧靜心境。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其餘的一切就能水到渠成。寧靜的心境能帶來正向的價值觀,而正向的價值觀則引出正向的思考。正向的思考能引導出正確的行為,最後正確的行為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就能讓旁人很具體地看出其內在核心所反映出的寧靜。」這就是我們想要培養球員擁有的內在核心。


Pil Jackson 共拿過13枚總冠軍戒指,為NBA史上球員和教練中拿最多總冠軍的人。圖片來源:路透社


禪宗教人開悟之道就在「劈柴挑水」這樣的生活日常之中。重點就是用心去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打球到倒垃圾,從大事到小事,無時或忘。這個想法從一九七○年代末期就開始在我腦子裡生根,當時我到新墨西哥州參訪我哥喬伊的道場,有一天我發現餐廳附近掛著一面旗子,上面只寫著「不忘」兩個字,從此我就忘不掉它。後來我就在蒙大拿州的家外面掛起一面一模一樣的旗子,雖然風吹日曬久了讓它褪了色,但一想起它,我就會記得在生活中要隨時用心的禪理。


對某些人來說,只要遇上高張力的競爭與對抗,就能夠驅使他們完全集中精神,麥可.喬丹尤其如此。但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無論我們是不是運動員,光是面對高強度的競爭還不足以讓我們集中精神。曾經和我共事的球員中,很多人反而會隨著比賽張力升高而逐漸失去鎮定,因為他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球員時代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那顆吹毛求疵的心,那成了我最大的障礙。在篤信五旬宗的雙親調教之下,我對於自己的想法時時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從中篩檢出任何「不純潔」的成分,好保持思想的「純粹」。那種強烈的自我批判,不停地去思考及分辨何謂好與壞,其實就和大多數職業運動員的日常心態一樣。他們從國中開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教練和新聞媒體放大檢視、徹底分析、深入評量,然後被當面斥責。等到他們長大成為職業球員之後,他們的心裡早已形成自我批判的制約反應,只要他們一犯錯,腦中立刻就會冒出大罵自己的聲音,就像布穀鳥鐘報時一樣毫秒不差:「我居然被這傢伙給過了?我這一球在投什麼東西啊?我這一球傳的真爛!」這種無止境的自我檢討與批判,很容易讓人沮喪、失去活力,然後分散球員在場上的注意力。


有些NBA教練的執教方式,更讓這個問題雪上加霜。他們不只用傳統的統計數據去檢視球員的表現,更用嚴苛的正負評分法去評斷球員在場上的每一個動作。努力卡位、傳球給有空檔的隊友─這是「好」的動作,可以加分。防守漏人、移位補防不夠積極迅速─這是「不好」的動作,會被扣分。這種評分法很有問題,即使球員對比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最後可能還是拿了不及格的分數。


而對我這種吹毛求疵的球員來說,這種做法只會讓我更抓狂,所以我當了總教練之後,從不來這一套。相反地,我們教導球員如何才能平靜下來,不要一直忙著去批判自己,而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下該做的事情上。我們用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教球員靜坐冥想,在球場之外的輕鬆環境中,讓他們能實際體驗那種心如止水的境界。


Pil Jackson 對東方哲學—尤以 “禪宗” 有深厚興趣,故常被媒體尊稱為「禪師」。圖片來源:路透社


靠冥想進入當下

我們教球員練習冥想的方式,在禪修裡稱之為「正念」(亦譯作「專注覺知力」)。若要達成正念,就要培養鈴木俊隆老師所謂的「初心」,達成「空靈」的狀態,擺脫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執念與雜念。他在《禪者的初心》一書中寫道:「一旦你把心房空出來,你就已經準備好隨時接納任何事物了。『初心』之中總有無限的可能,『專心』之中則已不多。」


我在奧本尼領主隊當總教練的時候,曾和查理.羅生設計了一個籃球研習會,取名為「不只是籃球」(Beyond Basketball),地點就在紐約州的萊茵貝克的亞米茄中心。一直以來我都想要在練球的菜單中納入靈修及心理訓練,所以我嘗試在研習會中進行一連串的籃球實驗,其中幾個訓練項目就有用到正念冥想的概念。結果球員十分受用,所以我決定也在公牛隊如法炮製。


我們按部就班地逐步導入。首先在每次錄影帶講習之前,我都會先把燈關掉,然後引導球員完成一次短暫的靜坐冥想,好幫助他們進入最佳狀態。後來在季前訓練營時,我請了冥想教練喬治.蒙福特前來為球員進行三天的正念課程。蒙福特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恩.卡巴金的同事,卡巴金博士是麻州大學醫學中心附設正念醫療健康中心主任,曾協助許多患者透過正念冥想的方式,有效處理疾病及減緩疼痛。


蒙福特教練引導球員冥想的方式如下:首先,正襟危坐在椅子上,腰板打直,眼觀鼻,鼻觀心。接著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起伏上。當你心有雜念的時候(別擔心,你一定會不斷想東想西的),先找出讓你分心的原因(噪音、念頭、情緒、身體感官等等),然後再慢慢地把注意力轉回到呼吸上。所謂的靜坐,其實就是不斷地找出自己為何分心的原因,然後再把注意力轉回到呼吸上的反覆過程。這樣的練習乍聽之下挺無聊的,但當你時時刻刻都在檢視自己所感受到的每一件事,包括這種無聊的感覺,一切就開始變得很有意思。


隨著你持續地練習冥想,漸漸地,你開始可以分辨感官刺激物和隨之而來的感官反應。最終,你會開始體驗到某種內在的寧定。而當這種寧定變得愈趨穩定,你就逐漸感覺不到念頭和情緒的起落,無論是害怕、憤怒,或是痛苦。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你都能感覺到一種內在的和諧。對我來說,每當場上的比賽或場外的生活有任何緊張的起伏時,冥想是讓我能保持冷靜和專心的工具(呃,大多數的情況下啦!)。以前在比賽的時候,我常常會因為裁判的誤判而勃然大怒,但在多年的冥想禪修之後,我已經學會了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所以我可以和裁判大聲地爭辯,卻不至於被自己的怒氣給沖昏了頭。


Pil Jackson 過去曾執教過 Michael Jordan 及 Kobe Bryant 兩位球員,並拿下非凡成績。圖片來源:路透社


球員怎麼看待冥想訓練法呢?有些人覺得練習的過程很有趣。卡爾萊特就曾開玩笑說他超愛冥想練習的,因為讓他多出許多時間可以補眠。就算如此,在冥想訓練時打混的這些球員也知道重點所在:保持意識的專注。此外,大家安靜地坐在一起的團體經驗,也為球隊帶來了微妙的潛移默化,強化了隊友之間的情感聯結。有時候我們會把正念帶到籃球場上,在練球時全程保持緘默,結果在沒有任何語言溝通的情況下,全隊的集中力和默契反而大幅提升,每一次都讓我驚喜不已。


在所有球員當中,B.J.阿姆斯壯是最自動自發去用心鑽研冥想練習的人。的確,他把自己球員生涯的成就大半歸功於他對「不想,就行」(not thinking, just doing)這句話的體認。他說:「很多球員就是敗在想太多了。該傳球,還是自己出手?他們常常遲疑自己該怎麼做。但我才不管這麼多。如果我有空檔的話就出手,不然就傳出去。一旦有人掉球,我馬上就去搶球。比賽瞬息萬變,想得愈少,我就愈有餘裕做出反應,這不只對我有利,也對球隊有益。」




★更多關於11座NBA總冠軍教練菲爾・傑克森禪師的訓練方式,請見木馬文化出版《禪師的籃框》: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知道!
關於作者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