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 聖安東尼奧馬刺 開季分析 Part 1

阿怪
發表於 2013/10/30 00:00
3,773次點閱
0 人收藏
收藏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 >

 

前言

任何一個馬刺迷應當不想再回憶起上季第六戰的最後 28 秒所發生的變故,或是再目睹那計三分入球、甚至是不忍重見球隊老大 Tim Duncan 無奈的拍擊地板... 然而木已成舟,也該抬起頭繼續往前進,撇開最後的失利,去年是個很豐收的球季:Duncan 回春、球隊王牌 Tony Parker 打出顛峰、未來希望 Kawhi Leonard 展現驚人的成長,而眾多小將如 Danny Green、Tiago Splitter 也都更加進步,即便三巨頭之一的 Manu Ginobili 狀況似乎下滑,但馬刺仍是憑藉著全隊的純熟默契,打出連續十四球季的 50 勝佳績(58 勝),並以西區第二的成績一路殺到總冠軍戰才七戰敗給了連霸的邁阿密熱火。

 

然而可以說是原班人馬整裝待發的馬刺,新球季的目標當然仍只有一個:奪回第五個冠軍榮耀,讓老隊長 Duncan 可以順利「榮退」!

 

球員進出

而馬刺季外的補強變動不大,放走了替補射手 Gary Neal 與禁區板凳 DeJuan Blair (也不續簽季後賽短期工 Tracy McGrady),即便有機會與薪資空間去自由球員市場追求大魚,但穩健的馬刺選擇留下越來越進步的 Duncan 禁區助手 Splitter,還有在季後賽讓人失望、但仍是馬刺僅次於 Parker 的最佳控球手 Ginobili,確立了原班人馬再戰一季的大方向。然後利用中產條款精明的找來了兩塊小拼圖:Gary 的全面升級版、有小 Manu 之稱的義大利後衛 Marco Belinelli,以及來自溜馬的禁區硬漢 Jeff Ayres,這兩個簽約可謂漂亮。儘管馬刺在三號位的替補仍沒找到解答,Sam Young 與 Corey Maggette 紛紛被裁,但前小牛二當家 Josh Howard 的到來,仍然讓馬刺的三號位充滿點希望,這個 Leonard 替補的找尋,絕對會是馬刺整季的一個重點討論。

 

而新球季的到來,馬刺的陣容又將是如何呢?以下不按照傳統的前/後場、中/前/後、或五個位置區分,以馬刺戰術體系的「控球」、「兩翼」、「禁區」來做敘述。


 

控球

曾幾何時,這位置已經成為馬刺這支球隊的靈魂所在,從 1989 年海軍上將 David Robinson 加入聖城後,馬刺一向以中鋒或說禁區立業,但隨著法國跑車的邁向顛峰,馬刺已經轉型成為以「控球後衛」主導的擋拆為主軸的球隊了。而 Parker 就是這支球隊的掌舵者。

  

Tony Parker 31 6-2 180
12-13 66g 32.9m 52.2% 35.3%(0.4/g) 84.5% 20.3p 3.0r 7.6a 116/106
11-12 60g 32.1m 48.0% 23.0%(0.2/g) 79.9% 18.3p 2.9r 7.7a 112/106 (年度第二隊)

(以上數字為:姓名-年齡-身高-體重
以及過去兩季數據及獎項,分別為 球季-場數-時間-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命中數)-罰球命中率-得分-籃板-助攻-(或 抄截-阻攻)-ORtg-DRtg-獎項)

才剛率領法國拿下隊史第一個歐錦賽冠軍的 Parker,正處於籃球生涯的黃金時期,若不是上季中受傷,他幾乎是年度 MVP 呼聲僅次於小皇帝 LeBron James 的人,同樣的,若非總冠軍戰的腳傷,以他總冠軍戰第一戰那神乎奇技的壓哨進球、第六戰的後撤步大號三分加上快攻的後旋跳投連得五分,Parker 或許可以在兩個月內成為美國及歐洲的籃球之王。一樣速度飛快、但更各檔拿捏更火喉分明,中距離更是十拿九穩,除了擋拆後的急停出手外,底角三分也越發準確,馬刺的進攻節奏可以說由他一人主持,可以利用本身能切擅投的破壞力去帶動全隊的進攻,或是尋找三分空檔射手隊友、還是小傳球給跟入內切的禁區伙伴,Parker 對於馬刺的進攻戰術體系掌握已經如臻化境。

 

或許最需要擔心的便是 Parker 也要 32 歲了,加上暑假歐錦賽的奮戰,新球季 Parker 能否保持活力?個人擔憂跑車在本季會遭遇傷痛問題,只能期望最少最少,在季後賽前能夠調整至如同上季水準。

 

Parker
優勢:禁區的得分與切入、十拿九穩的中距離、整場節奏掌控與組織
隱憂:年紀、舊傷、歷經去年一路打到總冠軍戰七場後又打滿整個歐錦賽的體力隱憂

不論跑車是否遭遇傷痛,保護並調節他的體力是馬刺首要,也因此,Parker 的替補才更顯重要。當然這個跑車下場時的場上指揮官,馬刺過去幾年其實都是由一個得分後衛來暫代:Manu Ginobili。

 

主打得分後衛的 Manu,稍後在兩翼來討論,教練 Greg Popovich 偏好使用 Manu 來擔任第二隊的操盤者,然而雖然 Manu 有優於一般得分後衛的優秀傳導與組織能力(過去四個球季場均助功都在 4.4 以上),但隨著年紀漸增,Manu 已經慢慢無法完全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因此控球替補顯得日益重要。

 

而馬刺在替補控球這個位置上,囤積的可以說是全隊最多:,三個替補控球競爭這個位置:Cory Joseph、Patty Mills、Nando De Colo。

 

  

Cory Joseph 22 6-3 185
12-13 28g 13.9m 46.4% 28.6%(0.2/g) 85.7% 4.5p 1.9r 1.9a 107/103
11-12 29g   9.2m 31.4% 20.0%(0.1/g) 64.7% 2.0p 0.9r 1.2a   88/106

去年季後賽 Joseph 算是站穩了馬刺第一替補控球的位置,他以強悍的防守拿下這個約略 12 分鐘讓 Parker 喘息的替補時間。而馬刺其實在 Parker 下場的實際主要掌舵者仍為 Manu,因此對於替補控球組織能力並不要求,而 Joseph 只能說用防守保住了去年的替補控球第一順位,但在進攻上 Joseph 並沒有辦法展現出外線、切入、擋拆的本領,這使得他只是僅僅擁有上場時間罷了,當然只有 22 歲的 Joseph 另一個優勢是他是這三人中最年輕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已經確定拿下替補控球這個位置。

 

Joseph
優勢:防守、穩定性(換句話說也是不會有太驚豔的演出)
隱憂:進攻能力(外線、切入)

 

  

Patty Mills 25 6-0 185
12-13 58g 11.3m 46.9% 40.0%(0.9/g) 84.2% 5.1p 0.9r 1.1a 106/105
11-12 16g 16.3m 48.5% 42.9%(1.5/g) 100% 10.3p 1.8r 2.4a 110/105

而替補控球的另一個強勢競爭者,就是合約年的 Mills 了。Mills的體型在季外鍛鍊得很精壯,而原本就擁有的一手精準外線仍然是充滿殺傷力,雖然他的個子在防守上吃虧,但他以充滿能量的精力來彌補身高上的缺憾;Mills 很有可能因為三分線上的火力,補上 Neal 的部分時間,成為與 Manu 一起搭檔的後場。原因無他,在 Manu 控球下,一號身材二號球風的 Mills 只要準備好把球接住穩穩砍進就好。當然他防守上的弱勢,以及組織能力的的薄弱,使得 Mills 只適合奇兵角色。

 

Mills
優勢:外線、活力
隱憂:防守

 

  

Nando De Colo 36 6-5 200
12-13 72g 12.8m 43.6% 37.8%(0.4/g) 79.5% 3.8p 1.9r 1.9a 97/102

相較於前兩者在攻守皆有拿手之處,去年菜鳥入隊的 De Colo 則讓人從季前的期待到季中的失望再到最後似乎已經對他放棄任何希望。不過在 Belinelli 入隊前,身高 6 呎 5 吋的 De Colo 所展現出來的傳球靈性與寬闊視野,讓人充滿期待,甚至覺得他有可能是 Manu 的接班人,但隨著球季的進行,De Colo 的傳球卻伴隨著大量失誤,進攻則常打擺子,防守更是破爛不堪,最終在季後賽成為了板凳中的板凳。不過那只是 De Colo 的第一年罷了,在更熟悉馬刺體系後,De Colo 仍有可能憑藉著他在組織上的才華異軍突起,個人認為他比較適合擔任得分後衛,如同 Manu 一樣,而不是讓有優異傳球天份的他硬放在一號位置上。加上其實他的三分命中率也有 37.8% 的火喉,如果看到他與 Manu、Belinelli 的三衛搭檔,那馬刺的傳導進攻將非常有可看性,當然,相對而言那麼防守也...

 

De Colo

優勢:傳球靈性、全面身手
隱憂:防守、進攻擺子

 


 

兩翼

馬刺的兩翼球員,主戰先發為 Kawhi Leonard 與 Danny Green,兩人皆有一手好的三分火砲加上都是防守專家,這使得馬刺可以輕鬆的給予對手搖擺人王牌甚至到巨星後衛都能夠有效箝制住,而外線火力更讓已經轉型為跑轟大隊的馬刺可以利用三分與一瞬間追近或拉開與對手的分差。替補席上,則有實質上的馬刺第二舵手 Manu Ginobili,加上新來的同學 Belinelli,這四位將頂替大部分的二三號位置時間。

 

  

Danny Green 26 6-6 210

馬刺在過往幾年,在 Michael Finley 離開後,除了三巨頭之一的 Manu 外沒有夠效率的二號,只有短暫的 George Hill 可以瓜代些時間,這中間也啟用過 Roger Mason、Ime Udoka、Keith Bogans 等人... 直到 Green 才終於尋覓到先發得分後衛的解答:三分 + 防守。

 

Green 的三分火力在前年西冠軟手後,去年整季算是維持非常穩定且高效的成績,尤其在總冠軍戰前五戰的驚天紀錄,雖然在最後兩場被熱火看破手腳,Green 的進攻端除了三分火力外,持球能力與帶球進攻籃框本領的缺乏,讓他的三分火力失靈。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他終於成為一代大射手的契機,他不再是靠著對手緊盯 Parker 與 Duncan 之下逮住三分空檔偷襲的角色球員,而是已經成長為對手需要專人看防,拉開空間讓 Duncan 可以在第六、第七戰禁區大殺四方的瘋狂射手了。

 

不過即便據稱 Green 在季外苦練持球能力,但個人並不對此抱太大期待,Green 只要能夠穩穩的在三分線上砍進該空檔下該進的球,這對於馬刺來說就是非常大的幫助了。加上他也是個防守好手,可以協助馬刺後場防守,減輕 Parker 以及 Manu 的負擔,以及在馬刺仍為尋找到三號位的替補,身高 6 呎 6 吋的 Green 也可以往下支援三號位,如此一來 Green 已經算是非常稱職、可以完成許多馬刺交辦的任務了。

 

Green
優勢:外線能力、防守
隱憂:持球能力、大賽心臟(?)

  

Manu Ginobili 36 6-6 210

而馬刺另外兩個得分後衛:Manu 與 Marco,球風算是非常相似的球員(De Colo 也可能暫代部份時間),Manu 雖然在去年表現下滑,尤其在季後賽的慘烈失誤,讓他本人也起了不如歸去的想法,但若以組織功力來看,他仍是馬刺僅次於 Parker 的第二把交椅,若論上創造力更是球隊第一,個人也認為他所發動的檔拆後傳球是隊上翹楚;而論到進攻模式,Manu 的切入在某些時刻甚至比 Parker 還致命,但他現在的狀況似乎「鬼之切入」只能偶一為之。但 Manu 的問題不在於組織,他是替補第二隊的組織者,甚至有時還得身兼得分手、攻堅者、穿插外圍射手,但他其實體能上已經無法負荷這麼多工作,尤其他的切入退化導致他的外圍火力也連帶影響,加上他的防守也已經隨著年紀而低於一般水準;當然或許可以說是之前他所帶領的第二隊陣容並不豪華,所以使得他許多缺點都被放大檢視,但馬刺應當也該知道 Manu 的球技上限大概的位置了,為他尋找替補二隊的夥伴好隱藏他的缺點並強化他的優勢才是首要之務,讓 Manu 可以專心的成為操盤者,適時的切換成進攻手,並擁有隊友來隱藏他的防守下滑,這樣一來,剛完成續約兩年的 Manu,有很大的可能在約 20 分鐘的時間裡,回到他最擅長、更高效的第六人殺手。

 

Ginobili
優勢:組織能力、檔拆能力、低了兩檔的切入
隱憂:體能、防守、失誤

 

  

Marco Belinelli 27 6-5 192

而馬刺所為 Manu 所找尋的好隊友,就是 Belinelli 了,Belinelli 說是「年輕版的 Manu」也不為過,身材、球風雷同,他切、傳、投三脅功力皆有,可以適時的協助 Manu,可以分擔 Manu 的組織、甚至可能展現加乘效益,也能夠成為切入的利刃、讓 Manu 不必賣老命去往禁區鑽,當然 Belinelli 也有三分籃子,這點讓馬刺的三分火網仍能維繫不墜。

 

當然唯一要擔心的只有兩點:Marco 的融入速度、Marco 的防守能力。馬刺的戰術體系在聯盟中算是有名的難以融入,新入隊者往往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了解體系、融入球隊,雖然 Belinelli 屬於球商高的球員,但能否快速的適應馬刺戰術體系,尤其他所打的位置並非卡卡位、賣賣力、努力防守,更需要走位、策應、參與進攻,關乎馬刺季外補強的這塊拼圖,是否成功到位,畢竟馬刺三巨頭可能沒有更多的一兩年可以等待了。另外防守上,Belinelli 在新球季可能有許多時間會與 Manu 一起上場,Manu 的防守並非上乘,若搭配的控球是 Mills/De Colo 之流,前場又塞個 Boris Diaw 或 Matt Bonner,Belinelli 很可能會守到對手的頂級鋒衛,即便曾在公牛防守名帥 Tom Thiboadeau 麾下效力,但以防守順位而言,Marco 很可能會排在 Leonard、Green 之後,這將是個巨大挑戰。

但無論如何,Belinelli 的表現,是很值得馬刺期待的。

 

Belinelli
優勢:年輕版的 Manu,切傳投三脅球員
隱憂:對馬刺戰術理解程度、防守能耐

 

  

Kawhi Leonard 22 6-7 225

最後,馬刺兩翼上的頭牌人物、未來的年輕希望,馬刺新四巨頭:Kawhi Leonard!或許馬刺今年能走得多遠,端乎他的進步與成長幅度。

 

Leonard 在馬刺可以說是兩翼與禁區的多功能球員,他有三分火力,底角三分可以為馬刺貢獻砲火,他的身材與防守能力讓他可以拉籃板、扛大號球員,擁有 Leonard 讓馬刺可以悠遊自在的輕鬆切換至一大四小的跑轟陣容,在擁有速度與火力之餘,不失去籃板與防守。他對球的積極度與一雙長臂大手,使得他除了擅抓籃板,也是抄截好手,斷球後一條龍的快攻扣籃更是強悍,雖然切入並不流暢但在禁區腰位的單手高舉投籃也是能夠讓對手氣急敗壞、望球興歎。

 

但看似多元多攻、毫無缺點的 Leonard,也是有需要更成長的地方,他的自主進攻能力。以一個「角色球員」、「綠葉球員」、「三巨頭核心旁的年輕新血」而言,Leonard 的籃板、防守、身材、進攻、三分都可以幾乎補上球隊的缺口,但馬刺現在並非只需要他來做些小補小頂而已,是需要他直接承擔下第三得分點,尤其在 Manu 退化成每場約 20 分鐘、12 分、4 助攻的球員之時。教頭 Popovich 承諾要為 Leonard 設計戰術,並讓他有多持球多參與主動攻擊的機會,看看東區溜馬、與 Leonard 的成長軌道有那麼些許相似的 Paul George,也是在第三年破繭而出,我們有理由相信 Leonard 在第三年將會有驚人的成長曲線。如果 Leonard 可以發展出低位、切入的單打技巧,甚至主導部份進攻檔拆戰術,那麼絕對可以大幅度降低三巨頭的負擔,整個聖安東尼奧也能欣喜見到下一個世代的球隊招牌。

 

然而或許也不能太樂觀,因為就過往 Leonard 的球風而言,他的單打技巧尤其步法並非出色,但可以期待以他的體能條件下,加上他那暗藏在面無表情下的強烈企圖心,來補強他在技術上的弱勢,成長為馬刺的第三得分點(甚至第二得分點也行!!)

 

Leonard
優勢:強悍的企圖心、多元的球風技術:籃板、防守、三分...
隱憂:單打技巧、球隊是否為他備妥了替補球員?

 

整個兩翼輪替,比較需要擔心的就是高度上除了 Leonard 都比較偏得分後衛身材,當然馬刺仍在找尋三號位替補的解答,希望 Josh Howard 會是馬刺的答案。


 

禁區

過往二十來年的主軸禁區,隨著雙衛的成長、Pop 的轉變,禁區進攻成為季賽輔助工具,但仍會在季後賽看到關鍵時刻球交給 Duncan 搞定的場景,但在這兩三年 Duncan 因為減重、足底經膜炎、主要進攻位置調整到高位中距離後,已經漸不復見... 然而在去年總冠軍戰我們再度看到石佛重拾舊業,威力不減當年!與年齡賽跑、對抗的 Duncan,仍是兢兢業業的鎮守禁區,在球隊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因此,為他尋找好禁區搭檔,好讓 Duncan 持盈保泰備戰最後的戰場,是馬刺禁區陣容的最優先順序。

 

  

Tim Duncan 37 6-11 248

老隊長 Duncan 仍 17 年如一日,他現在對馬刺最重要的部份在於籃板與防守,進攻交給 Pop 與 Parker 去策劃一連串的高位檔拆後的戰術,但防守上則由 Duncan 坐鎮禁區,他去年交出生涯第三的阻攻數(2.7)、但若以效率值來看則是生涯最佳(每 36 分鐘可以送出 3.2 顆辣鍋),在進階數據來看,Duncan 的 DRtg 為 95、聯盟第一,也是 05~07 以來 Duncan 第四度登上防守能力值的榜首。Duncan 的蓋鍋主要重點是站位與他的一雙長臂,且會漂亮的封阻下對手並讓球仍留在場內好繼續發動馬刺的攻守轉換,加上 Duncan 的防守籃板率也達到生涯新高(29.6%),加上 Duncan 抓下籃板或蓋下火鍋後的長傳急攻,不只成為馬刺防守上的中樞,有時更是攻守轉換的起點。

 

除了防守上,進攻上 Duncan 已經退居二線,主要擔任高位檔拆的大個子,這不得不提 Duncan 的掩護技術,加上他的高位中距離,成為 Parker 發動高位檔拆起手勢的最佳搭檔。而留到最後關頭才使用的「低位單打」,即便因為年齡與減重因素無法如同巔峰時期那樣人阻殺人、佛擋弒佛,但必要時刻吃上個三四球的責任額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當然如果真需要 Duncan 來硬吃禁區,那可見原本的傳切檔拆攻勢遭遇麻煩了...

 

當然 Duncan 的強項雖多,但也慢慢顯現出許多弱點,除了他的體能下降、低位單打不能吃太多球,高位中距離如果失準,那麼 Duncan 在進攻面上的幫助將有限,因為本不以速度見長的 Duncan 在年長後更沒法擔任檔拆後順下內切的跟進者,防守上也無法往外跟防有速度的體能勁爆小後衛,也因此,如同馬刺需要為 Parker 找備胎、替 Manu 找搭檔、幫 Leonard 尋求替補,馬刺也得為 Duncan 球風上的缺陷找尋他的禁區幫手。

 

Duncan
優勢:經驗、策應、防守、籃板、10 分鐘左右的低位爆發時間
隱憂:年紀造成的體能與速度下滑、中距離的穩定度

 

  

Tiago Splitter 28 6-11 232

尋尋覓覓多年,最適合的禁區搭檔終於出爐:Tiago Splitter。Splitter 可以硬扛對手的低位單打主將,也有速度可以外撲跟上對手的後衛或是速度型長人,降緩 Duncan 的負擔。進攻上,Splitter 可以擔任檔拆後的跟進者,不論是跟 Parker 或 Manu 搭檔,Splitter 跟進後的籃下優異放球手感,已經是馬刺的進攻武器之一了。

 

Splitter 除了以上的優點(優異的低位防守者、不錯的檔拆跟進者)外,從他原本被鎖定駭客戰術的慘淡罰球,可以從菜鳥年的 54.3% 進步到去年的 73%,雖然仍看不出他低位所開發的進攻手段,但個人是很期待他能夠發展出堪用的低位進攻模式,即便是看起來很兩光的低位左右假晃後翻身半勾手拋投,但這絕對會讓缺少低位進攻武器的馬刺再多一項額外的進攻選擇。當然有優點也有缺點,去年總冠軍戰似乎被看破手腳,面對速度型的陣容,Splitter 的護球似乎遇上了麻煩,也連帶他後面幾場被教練 Pop 給冷凍起來,除此之外,他的籃板能力與阻攻能力也較有缺乏,但以馬刺目前的陣容來看,這都是可以透過團隊戰力來彌補的。保持去年的成績,強化進攻心態、發展低位技術,是 Splitter 的主要課題。

 

Splitter
優勢:低位防守、檔拆後的跟進
隱憂:籃板能力、阻攻能力、低位進攻能力

  

Boris Diaw 31 6-8 215

而在這麼高效能的禁區搭檔下,馬刺的禁區替補看來就沒那麼亮眼,或許也是因為如此,馬刺的禁區陣容是採用各種角色球員所組成的多元替補陣容。可以打檔拆策應的 Boris Diaw、有三分火力的 Matt Bonner、傳統本格派中鋒 Aron Baynes、新加盟的禁區硬漢 Jeff Ayres,加上先發算算六人輪替,來捍衛馬刺的禁區家園。

 

禁區首席替補就是多才多藝的 Diaw,季前賽有場還可以看見 Pop 想嘗試看看可否讓 Diaw 回到太陽時期的小前鋒位置,尤其在去年總冠軍戰他對戰 LBJ 還打得有聲有色,但在這個速度流的時代,發胖的 Diaw 看來是回不去了。但 Diaw 仍可以運用他的經驗與策應能力,成為禁區的另一個發動點,尤其如果在攻勢陷入停滯時,Diaw 可以轉換成為場上的第二個控球,打亂隊方陣線、為隊友找尋機會。然而 Diaw 很難成為場上一大四小陣型時的那個「大」,他可能得與一個中鋒相搭配,但他速度上的弱勢有時會造成防守上的問題。

 

Diaw
優勢:策應、經驗、什麼都能來上一手
隱憂:籃板、防守、速度

  

Matt Bonner 33 6-10 240

而往常第二個走上場的禁區替補,就是防守可以扛低位、進攻可以拉開來砍三分的「紅曼巴」Bonner,身為馬刺極具人氣的球員,他那樸實的風格、特別的球風,有時讓人真是哭笑不得。Bonner 在場上的特色就是可以拉開對手的防守圈子,三分命中率極高的他,可以帶開對手的大個子,讓馬刺的後衛群有更加的切入空間,他也是檔拆後往外拉的大個子球員,不若 Duncan 砍高位中距離,他是直接拉到三分線上丟八辣的長程射手,然而他的進攻也唯有一投,但防守上就問題多多。他有噸位可以扛低位球員,但速度過慢、跟不上對手,籃板能力薄弱,常有被對手製造二次進攻機會的危險,是屬於比較功能性的球員,就端看教練怎麼使用他了。

 

Bonner
優勢:三分火力
隱憂:防守、籃板

  

Aron Baynes 26 6-10 260

Baynes 則是去年季中入隊,強悍的體格與球風,曾讓人充滿期待,但他的打法與馬刺的進攻戰術似乎並不那麼適合,馬刺或許需要他的低位進攻,也需要他展現出強悍低位防守,當然在「檔拆」這門馬刺顯學上,馬刺似乎還找不到如何在 Baynes 上運用。不知道擁有一個完整的訓練營後,Baynes 是否能夠融入馬刺的進攻體系。

 

Baynes
優勢:本格派中鋒、防守
隱憂:速度、融入團隊程度

  

Jeff Ayres 26 6-9 240

最後一個禁區替補則是季外新入隊的 Ayres,剛換了新名字的他,是屬於傳統型的大前鋒球風風格。拼搶籃板、苦幹實練,可以與對手大個子纏鬥防守,雖然低位進攻不靈光,但檔拆後適合做外拉的中距離射手,這可以成為馬刺戰術體系中的一環。他主要是彌補 Blair 的離去,但看來可以做的事情更多(有高度、防守、籃板、中距離),甚至有機會成為馬刺的第四號禁區替補球員。


 

 

稍候再補上「輪替」、「進攻」、「防守」、「教練」、「主將」、「關鍵因子」、「新球季目標」。如果晚上還有時間的話... 球季開打了!GO SPURS GO!!!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知道!
關於作者
追蹤籃球筆記IG 看更多即時影片